10月15日,第138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在广州拉开帷幕,这场被誉为中国外贸“风向标”的盛会吸引全球客商跨越山海汇聚羊城。在这场国际经贸盛宴背后,中国民航以通达全球的航线网络、精准高效的运力调配、精益求精的服务保障,为全球客商开辟了便捷畅通的空中通道。从广交会到进博会,从南博会到中阿博览会,民航业始终高度重视、精心保障国家级展会,在服务对外开放大局中彰显担当,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能。
精准对接市场需求,优化运力供给,是民航保障国家级展会高效运转的核心支撑。国家级展会的客流、货流具有阶段性、集中性特征,民航始终以需求为导向,构建“灵活调配、精准投放”的运力保障体系。此前,针对广交会期间全球客商的出行需求,南航物流重点增加广州至利雅得、迪拜、莫斯科等“一带一路”重点城市运力投放,开辟展会重点展品空中绿色通道。这种“靶向式”运力投放并非个例。在第七届中国—阿拉伯国家博览会举办前,国航、东航、南航等航企延长银川至北京、上海、广州等重点城市航班执飞计划,充足的运力为来往宾客提供了高效、舒适的出行选择。
创新服务模式,提升保障效能,是民航增强展会吸引力的关键抓手。展会保障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客商的参展体验和展会的国际形象。民航业从“细”处着手,在“优”上发力,构建了全流程、高品质的服务体系。广州白云机场在广交会期间开通多条客商专属通道,实现安检、值机流程“一站式”提速,联合海关部门推行展品通关便利化措施;在进博会现场,东航设置综合服务柜台,派驻资深乘务员、货运专员提供航线咨询、行李托运预约等服务。此外,机场、航企还结合展会主题打造文化体验场景,让全球客商在出行途中感受中华文化魅力,从而实现“航空服务+文化传播”的有机融合。
民航与展会的深度联动不仅保障了展会的顺利举办,更形成了“展会促民航,民航兴经济”的良性循环。一方面,国家级展会为民航业提供了挖掘市场潜力的重要场景。数据显示,近3届广交会期间,广州白云机场口岸客流量从94万人次增至104万人次。这种带动效应让民航业在服务展会中完善自身辐射网络,拓展了业务边界,增强了运营能力。更具深远意义的是,作为共建“一带一路”的重要支撑,民航业通过保障国家级展会,架起了一座座国际交流合作的空中桥梁。在南博会举办地昆明,昆明长水国际机场构建起辐射东南亚、南亚的“4小时航空圈”,为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经贸合作提供高效运输保障。民航业航线网络的拓展和保障能力的增强,让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的合作机遇更加触手可及,推动形成陆海内外联动、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。
开放带来进步,合作实现共赢。国家级展会的持续举办彰显了中国扩大对外开放的坚定决心,民航业的全方位保障则展现了支撑高水平开放的硬核实力。从运力调配到服务创新,从单体保障到协同联动,民航业始终以“国之大者”的担当,为展会赋能、为经济聚力、为交流搭桥。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,民航业必将进一步织密全球航线网络、提高保障服务水平,让更多国家级展会成为连接中国与世界的桥梁,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、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。(中国民航报 王诗彧)(编辑:张薇,校对:张彤,审核:程凌)